12月15日,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华中科技大学校赛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本科生院主办,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承办,机械学院、电气学院、材料学院、自动化学院和光电学院共同协办,共吸引全校各院系140支队伍、400余名同学参赛。校长助理、本科生院院长文劲宇以及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陈小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主任王书亭主持开幕式。电气学院副院长杨勇、材料学院副院长廖敦明、机械学院杨家军教授、光电学院邓前松、机械学院刘伦洪、电气学院易磊等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出席开幕式。
校长助理、本科生院院长文劲宇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一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落脚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团队协作、学科交叉为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亮丽名片,被刚刚结束的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誉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华科范式”。文劲宇寄语参赛同学以此次活动为平台,在创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不断拓展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本次大赛设新能源车、智能+和虚拟仿真等多个赛道,包括太阳能电动车、温差电动车、智能物流搬运、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智能救援、智能网联汽车设计、工程场景数字化和企业运行仿真等多个赛项。校赛选拔过程精彩纷呈,参赛选手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从项目背景、作品介绍、研发历程和团队组织、现场演示等多方面全方位展示各自团队的创新成果,专家评委根据大赛评审规则,从任务文档、作品创意设计、现场比赛及答辩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各参赛项目团队以高质量的内容展示、自信得体的台风体现了学子创新创业风采,为大家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双创大赛。本轮校赛最终选拔出32支队伍入选省赛,参赛队伍和入选省赛队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彰显了学校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成果。
新能源车赛项要求参赛团队自主创意并轻量化设计制作一台具有方向控制功能的新能源电动车。该车转向只能采用机械机构而不使用电控装置来实现电动车的转向控制,参赛中小车模拟长征路线运行,对学生的机械设计、装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智能物流搬运赛项中,参赛队伍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台能够按照给定任务自主完成物料搬运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需要具备定位、移动、避障、读取二维码、物料位置和颜色识别、物料抓取与载运、路径规划等功能,在指定的工业场景内完成物料搬运任务。
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赛项中参赛团队面对真实的生活垃圾分类场景,利用传感器、人工智能、机械设计、电子控制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并开发出高效、智能的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实现“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四类城市生活垃圾的智能判别、分类与储存。
在智能救援赛项中,参赛团队自主设计并制造救援机器人,该机器人具备高速移动、避障、无线通讯、救援目标的搜集与转运等功能,根据拟定的智能救援对抗任务场景和任务要求,在竞赛PK中,最大限度的保护自身的同时,对救援方案进行推演、评估和决策,完成救援目标的识别、收集和转运。
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平台,也促进了学校工程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作为赛事承办单位,一直高度重视学校的创新教育工作,始终致力于为同学们搭建一流的创新实践学习平台,2024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集中优势资源组建了创新实践部,为同学们提供“创意-设计-加工-装调-测试-演练”全链条一站式双创比赛指导和服务,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将以承办本次大赛为契机,继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助力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