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开启了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天的教学课程。
为了新学期顺利开课,工程实践创中心在寒假期间,教学管理部门将教学计划及排课数据提前录入工程训练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师生清晰了解和查询各自的教学任务。根据2025年春季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统一采购了工程训练和劳动教育课程新学期开课所需的各类耗材。此外,还组织教职工,在开学前一周,对所有的机床都作了精心检查和试运行,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对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照明设备作了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开学后每一个教学课堂顺利开展。为保证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更加规范,加强劳动教育安全防护,新学期,劳动教育课堂专门配备了防护马甲,使得劳动教育课堂更加具有仪式感,具有更高的辨识度。

学生在进行焊接操作练习
新学期里,为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体验,使学生在每个工位上都能清晰直观地看到老师的教学示范,以及打破时空限制,方便学生及时反馈学习状态,获得帮助解答。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依托“面向新工科场景化智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省级建设项目以及“传统工程训练教学平台的智慧化改造开发”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在新学期开始前,在磨削车间和PLC实训车间试点安装了AI辅助教学设备,尝试通过AI赋能工程实践教学,大幅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PLC指导老师使用AI设备辅助教学
在工程实践创新中心D103车间,来自风景园林、社会学等8个不同院系和专业的32名同学们正在进行他们新学期的第一次劳动教育课程,这是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开设的“生肖的智造”课程,同学们通过操作智能制造产线完成属于自己独有的生肖产品制造,这门课程不仅让学生能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也能充分体验到科技进步是如何改变新时代劳动形态的。

同学们通过智能产线的可视化看板跟踪订单进度
在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焊接实训教室,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智能焊接实践操作。陈佳俊老师在课堂上为大家讲解了智能焊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应用,学生们通过亲自操作设备,了解了智能焊接的基本原理。这门课程结合了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强调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了体验了点焊、气体保护焊、焊条焊的应用场景,了解智能机器人焊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陈佳俊老师在指导学生操作焊接机器人现场
激光是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在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激光加工实训室内,李兰老师和全宗宇老师正声情并茂地指导同学们如何设计和制作一款具有荆楚文化特色文创产品,该课程是基于激光加工工艺的一门8学时的劳动教育课程,名为“楚风竹扇制作”,是2024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新申请获批的10门体现荆楚传统文化特色的10门劳动教育课程之一。该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每增开一个课堂,即刻被学生选满。

学生制作的楚风竹扇作品
工程实践创新中心机械制造实验室在开学的第一周也推出了若干个4学时的劳动教育课堂:金属浮雕制作、创意金属工具的设计与制作、回转体工艺品制作、电火花创意加工、手工木作等。机械制造实验室的教师以饱满的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新学期教学中,前来参加劳动实践的学生也情绪高昂,认真学习各种加工设备的使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各自的劳动课程作品的制作。

创意金属工具设计与制作劳动教育课堂
新学期的第一周,工程实践创新中心125个课堂全部顺利开展,其中4学时、8学时的劳动教育课堂开出了68个。
新的学期,目标早已制定。新的起点,春风得意马蹄急,扬帆启航正当时!